导语
经典著作及其伟大思想是人类的文明符号。在现实与古典之间,经典著作的思想与时代的价值、文化不断碰撞,历史上伟大哲学家著述中的思想和智慧对人类和时代问题仍然具有启发和现实意义。
今天,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人类社会的困境与希望都需要在继承传统,吸纳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在传统和现代之中理解和解决。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推出系列专题《中外哲学家经典著作及其伟大思想的时代回响》,以飨读者。
钱捷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荣休教授
被誉为“欧洲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的最重要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从它于1641年问世以来,对于近代欧洲哲学以及当代世界哲学有着持续的影响。这部书在笛卡尔自己所构筑的哲学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由于在那个时代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这里说的“哲学体系”自然也包括笛卡尔的科学理论。在早于《第一哲学沉思集》出版的《谈谈方法》中,笛卡尔曾给出过四条方法论原则,即:1)“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2)“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3)“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4)“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原文阅读】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学的哲学小说,它的文体风格自由潇洒,无拘无束。洒脱,不是学究式的哲学,而是一部哲理散文。今天几乎人类的全部学科都能够从《爱弥儿》中获得启迪,包括思想资源、方法论,这是一部“没有章法”的经典著作,其中有描述、对话、论证、寓言,有细微之处的情节,其自由表现在变化之中,可以尝试各种写法,于是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思想快乐,闪烁于抽象与具体、思辨与想象、优雅与自然的乡土味之间,从而总不无聊,文字随着热情源源不断。以真挚感情表达深邃思想的照片将永久不衰。
《爱弥儿》不仅是教育学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本质与社会异化的哲学宣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儿的成长叙事,揭示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深刻悖论。在这部书中,卢梭提出了“疏远”或者“异化”概念,他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自身原本朴实纯洁的自然状态下的不断增补过程,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是必需的,与此同时,距离人的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从自然中的自由到社会的自由,使人不再天真,它同时是进步与退步,这是一个“危险的替补性”的过程。 【原文阅读】
李志龙 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同时我们也愈发感受到生命与技术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世界在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勃勃生机的现象下,人类生活却又遭遇着同质化的“梦魇”和生命活力的危机。如此,机械论世界图景的危机——运动疑难和多样性困境,仍旧是人工智能时代所面对的关键问题。今天,这种对世界的机械化理解,秉承自17世纪以笛卡尔和牛顿为首的机械论。然而,在17世纪,机械论并未独占鳌头,以莱布尼茨知觉本体论为代表的有机论试图阻止世界的全面机械化,从而力图在本体论层面上重新解释现象。莱布尼茨(1646年-1716年)生于神圣罗马帝国(今德国)的莱比锡,其父为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莱布尼茨的父亲为他留下了一座藏书颇丰的图书馆,莱布尼茨自幼年起便畅游于书海,对古代及当时的学术流派都极为了解。早年深浸于机械论传统,因而他对机械论的困境了然于胸,并企图构造自己的解决方案——知觉本体论,而这一方案在《单子论》中得以扼要展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哲学为我们反思当今时代的生存危机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另类路径。
虽然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向来因支离破碎而显得晦涩难懂,但他的《单子论》确实极为概要地呈现了他所构造的哲学体系,而这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术研究。首先,当代泛心论(panpsychism)始终试图突破机械论的世界图景,重新给予僵死的世界以主动性和统一性,莱布尼茨的知觉本体论就可以为此番颠覆背书。一方面,物体不再是纯粹的惰性物质,而是自身就内蕴活动动力,广延是这一内聚力的表现。另一方面,构成整个世界的基本单位不是惰性物质或原子,而是表象力极其孱弱的海量“微知觉”,这些微知觉可以聚合为清晰度各异的知觉状态。 【原文阅读】
袁朝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当你漫步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乡野,偶遇那座素雅的墓碑,不妨留步,静读碑文:“停下你的脚步啊,游客!长眠在这附近的就是约翰·洛克。如果你问他是何许人也,答案就是他用并不丰厚的财产,过着满足的生活。他被培养为学者,其研究唯真理是从,你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这一点;他的著作将向你表明他的一切,比墓志铭的可疑的赞美更加忠实。”这段朴实无华的墓志铭,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一生。三百余年后的今天,当宗教冲突以新的形态在全球蔓延,当身份政治加剧社会撕裂,这位思想家于《宗教宽容书简》中确立的原则,依然闪耀着穿透时代的思想光芒。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一生,都在剧烈变革的漩涡中寻求思想的平静。1632年出生于英国乡村的洛克,在35岁以前的生活颇为单调。这位大器晚成的思想家在57岁那年迎来命运的转折:光荣革命的成功让他从隐姓埋名的流亡学者,一跃成为国家制度的塑造者。1689年秋天,《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和《政府论两篇》先后获得出版,但皆为匿名。同年12月,约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署上自己名字。这一切,让他被世人誉为“一颗渴望拥有真理的头脑”,使他成为国家制度的塑造者和享有国际声誉的人物。 【原文阅读】
李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
大卫·休谟(1711年—1776年)不仅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还是其所处时代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通常情况下,我们自然会将休谟与其不朽的经典著作《人性论》关联起来,因为该著作是他将实验方法用于精神科学的大胆尝试,蕴含他建构人性科学的主要思想。《人性论》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卓越贡献不言而喻,但《人性论》不仅被指责有反宗教、反道德的倾向,就连休谟本人也因此被贴上了怀疑主义、无神论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而且叠床架屋似的繁琐推理使其核心思想并未得到很好凸显。由此,休谟开始重新思考表达思想的新工具,试图通过一种更通俗的、渗透力更强的写作文体有效传播启蒙思想。
1740年之后,休谟从当时最受欢迎的艾迪生式的随笔文体中获得灵感,先后对《人性论》的三卷分别进行改写。休谟在《我的自传》中引以为傲地说:“所有的哲学、历史、文学作品以此最为出色,无与伦比。”简言之,《道德原理研究》不仅系统重塑了《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的主要思想,而且文风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流畅、篇章结构合理,是我们深入了解休谟核心道德观点的经典佳作。 【原文阅读】
雷思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斯宾诺莎作为近代形而上学范式的重要奠基人,有关他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学界持续升温,他不可取代的独立哲学地位不断得到增强。通过斯宾诺莎的多重解读,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德勒兹、拉康、阿尔都塞等哲学家也都同时获得了新的阐释空间。毫无疑问,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是他一生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神学政治论》这样别开论题的著作,乃至他的众多书信,都或多或少是围绕着这本著作的基本思路辐射开来的。
《伦理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论神”、“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全书由一系列几何学式的写作体例编织而成,通过定义(界说)、公理(公则)、命题及其证明、绎理和附释等全面展开了斯宾诺莎完整的哲学世界。尽管哲学史上呈现给我们大量哲学经典著作,但像《伦理学》这样近于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并不多见。这本著作囊括了形而上学、神学、认识理论、逻辑学、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繁多的哲学研究论题,从而使斯宾诺莎的写作意图变得极为复杂,也由此形成了对斯宾诺莎研究的多元化思路。 【原文阅读】
ga是什么激素 | 什么止疼药见效最快 | 五七年属什么生肖 | 1936年属什么生肖 | 奥斯卡是什么意思 |
尿素高什么原因 | 一龙一什么填十二生肖 | 三什么一什么 | leep是什么意思 | 金玉良缘什么意思 |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 叫人挪车打什么电话 | 孕妇快生的时候有什么征兆 | 老年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喝什么茶叶减肥效果最好 |
口干舌燥是什么病的前兆 | 文殊菩萨保佑什么 | 爽约什么意思 | Valentino什么牌子 | 脑梗是什么意思 |
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hcv8jop2ns8r.cn | five什么意思cl108k.com | 一个车一个罔是什么字hcv9jop4ns9r.cn | 什么的孙悟空imcecn.com | 从什么时候开始clwhiglsz.com |
牙齿经常出血是什么原因hcv9jop2ns3r.cn | 立本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7r.cn | 瞅瞅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8r.cn | 牙齿浮起来是什么原因hcv9jop0ns5r.cn | 西洋参泡水喝有什么功效gysmod.com |
什么是钝角hcv8jop0ns1r.cn | 肝火旺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8jop0ns0r.cn | 开黑是什么意思hcv8jop8ns4r.cn | 为什么屁多hcv7jop9ns2r.cn | 胎儿窘迫什么意思0735v.com |
糜烂性胃炎可以吃什么蔬菜hcv9jop5ns9r.cn | 15年什么婚hcv7jop5ns2r.cn |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什么意思creativexi.com | 南通有什么大学hcv7jop9ns9r.cn | 嘴苦是什么病的征兆hcv8jop3ns8r.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