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东欧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是苏联东欧研究的一部分。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后,冷战时期特定的地缘政治概念“东欧”逐渐被“中东欧”所取代,东欧研究也随之发展为中东欧研究。从东欧研究到中东欧研究,尽管研究对象和内容有很大改变,但都属于区域国别研究范畴。自区域国别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中东欧研究有了新的归属,被赋予新的时代任务。
中东欧研究的多学科与跨学科路径
中东欧研究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主要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文学等学科,研究东欧剧变和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中东欧国家政党和政党制度、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中东欧与大国关系、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中东欧地区史和国别史、中东欧各国文学史及其与中国的文学交流史等诸多问题。区域国别学可授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文学学位,反映了中东欧研究等区域国别研究的多学科特点。
中东欧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即在主干学科之外吸收和采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区域或国别的特质使然,无论一个区域还是一个国家,其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只基于某个单一学科研究某个问题,很难避免以偏概全。比如,在基于政治学研究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时,借鉴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转型与政治转型的互动关系,社会、民族和宗教因素对政治转型的影响,以及历史沿革对政治转型的意义,从而更全面地反映政治转型进程,更深入地剖析其原因,更准确地预测其前景。
区域国别学的交叉学科性质给中东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中东欧区域和国别的多学科研究只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问题等,跨学科研究也只是在一个主干学科上融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都没有突破现有学科边界,达到学科融合的高度。与此同时,对于如何建构交叉学科,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因此,在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破除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不仅对中东欧研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
中东欧理论研究的前提
国内学界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中,主张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其原因,认为东欧剧变是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2025-08-02,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是对包括中东欧研究在内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首要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下,从中东欧研究的基本问题入手是推动中东欧研究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转型和欧洲一体化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两大共同问题,也是中东欧研究的基本问题。对这两大基本问题的研究须遵循以下路径:第一,研究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指导,并有选择地运用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研究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须以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并有选择地运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第三,研究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和文明互鉴理论为指导,并有选择地运用国际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第四,研究中东欧国家转型和欧洲一体化,须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包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行比较,从中建构出能够解释不同类型转型和一体化的理论框架。
中东欧研究的实践探索
中东欧研究从来不是书斋中的学问,它始终与中东欧国家的形势变化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紧密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中东欧研究从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起步,在此后的较长时间里学界撰写了不少调研报告。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东欧国家关系逐步改善,亟须研究和借鉴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乃至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此,国内学术界重点研究了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特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匈牙利道路、波兰经济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经济发展等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面对中东欧国家开始全面转型,如何重新认识东欧剧变、中东欧国家转型,以及调整和发展与它们的关系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随之转向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性质、南斯拉夫联邦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中东欧国家转型和发展、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中东欧与大国关系等。
2012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迅速成为热点和重点,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国内中东欧研究由此迎来新的高潮。
区域国别学是在国际格局加速演进、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三大全球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而设立的,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区域国别学的组成部分,中东欧研究理应进一步强化实践导向,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选择应用对策研究课题,密切跟踪和准确把握中东欧各国和地区局势,为发展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献计献策,为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科融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是区域国别学赋予中东欧研究的新任务。通过学科融合形成对中东欧各国和地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导向新的知识体系,通过理论创新建构能够解释不同类型转型和一体化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导向强化应用对策研究,服务我国国家利益,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这是中东欧研究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而中东欧研究在学科融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上的经验又将对建设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有所助益。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